首页综合 > 正文

全球速读:温商王均瑶:15辍学25首富,38去世留百亿

2023-06-17 20:18:34来源:创业新观察

如果你在网上搜索“温州人经商”等词汇,那么弹出来的必定会有“温州人的经商之道”“为什么温州商人如此有名”“温州商人创业传奇”这次相关的咨询。

这足以说明温州人的生意经,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很出名的。


(资料图)

他们白手起家,艰苦创业,四海为家,只靠自己来闯天下。

很早之前,聪明的温州人跑去了国外,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摸爬滚打,创下了许许多多的商业奇迹,以至于在外国人的眼里,他们就是“东方的犹太人”。

改革开放后,海外的温州商人回到内地发展,给内地商界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。

而回国的温商,在内地同样混得风生水起。

以至于在后来,国内人一提起温州人,都会觉得他们很有钱。

虽然这有点以偏概全了,但温州人确实总体来说“搞钱第一名”,

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,年仅25岁就身价百亿,成了当时的中国首富。

一、15岁就辍学去干销售

1991年,25岁的王均瑶承包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,成了国内经商包机的第一人,一举轰动全国。

在我们平时的印象里,私人包机那不得是富豪才能做的事吗?

但是实际上,当年王均瑶包下一条航线的时候,可不是什么身价上亿的富豪。

他只是一个走南闯北做推销的小商贩而已,并且很长时间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。

1966年,王均瑶出生在温州苍南县的一个落魄村庄里,在他之前,他们家这一脉都是农民。
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因为家境贫寒,家中孩子众多,身为长子的王均瑶逐渐体恤起父母,帮忙照顾弟弟们。

因为一心想要改变窘迫的现状,让自己也让家人尽快过上好日子,所以王均瑶初中没毕业,就等不及地要辍学去打工。

15岁,他离开这个困住自己的贫瘠小村。

虽然他表示自己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,但是因为年纪有点小,所以很多厂家都不愿收下他。

后来,他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,进了一家印刷厂子,在里面学习怎么做销售,怎么给印刷厂拉到单子。

王均瑶学得很快,也很有口才,来到厂里没过多久,就给厂子拉到了大客户,后来他也一直都很勤奋,销售业绩也随之突飞猛进。

王均瑶很有商人的心机,他不单纯的只是做着销售的业务,他还接着工作,为自己拓展了人脉,了解了不少领域的市场。

后来,他离开印刷厂,开始尝试做起了售卖“不干胶”的小本生意。

因为售卖的东西几乎是每家每户都可能会用上的,再加上做销售锻炼出来的口才,以及自己积攒下来的人脉。

王均瑶的这个小本生意让他小赚一笔,之后他还去做起了向温州宾馆卖牙膏牙刷的生意,都让他小赚了一笔。

在生意稳定之后,他带上了自己的弟弟,一起经商,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安逸了起来。

不过,如果王均瑶只安于现状,决定一辈子都干些风险不大的小本生意的话,那他也就不会在25岁时成为温州首富了。

二、胆大又谨慎的商业鬼才

王均瑶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,他不仅擅长发现商机,还敢放手去干。

1990年,在外经商已久的王均瑶和老乡一起返乡。当时正值春运时期,火车票一票难求,无奈之下,他们只能坐着大巴回家。

但路途遥远,中途需要几次换乘,而且回乡的道路又大多不平坦,于是一路颠簸下来,一行人的屁股都坐麻了。

当时,车上的一个老乡开玩笑地说:“哎呀,要是能包飞机回去就好了,几个小时就到了,这不比坐大巴要舒坦……”

听到这种话,车上所有人都做起了坐飞机的梦,王均瑶也不例外。

但他和别人不同的是,别人梦醒了都只当是空想,只有他还想着把梦变成现实。

去民航路打听了一番后,王均瑶了解到,原来是他们认为从长沙到温州的往来人流量较小,没必要打通这条航线。

对于这种说法,王均瑶觉得没道理。

他是从温州去长沙的打工人,他觉得这两个城市之间来往的打工人并不少。

这时,王均瑶仿佛看到了市场缺口,他动起了通过承包飞机来挣钱的念头。

但承包飞机可不是一件小本生意,要是真如民航那边说的一样,两地人流量不大,或者没什么人愿意坐飞机呢?

想法要大胆,但投资需谨慎。

王均瑶率先做起了市场调研,调研了一年之后,他觉得可行。

于是决定承包一次来往两地的飞机看看效果,如果不成也不至于赔得太惨。

于是,在1991年,王均瑶大胆承包了一次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,成了国内包机第一人。

这一举动石破天惊一般,很快就为王均瑶打响了名气,成了轰动国内外的名人。

后来计算收益发现,通过承包航班来挣钱是真的可行!有不少长沙到温州的人愿意坐飞机。

这个结果给王均瑶带来了极大的振奋。

1992年,也就是他第一次承包航班后的第二年,他就放手去干,成立了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。

而那一年,他就靠着运营承包航班的业务,狂揽亿元,成为温州首富。

之后他的这家公司的承包的航线也越来越多,运营到今天,已经开通了一百二十多条航线。

王均瑶的包机事业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了,但他依旧没有彻底安定下来。

成了包机公司的第二年,他就从“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”的口号中嗅到了商机。

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,生活不再那么困苦的人们开始讲究营养补给。

当时,国内的牛奶市场还处于没有人做大做强的空白状态,伊利是在1993年成立,而蒙牛则是在1999年。

见家底已经雄厚了起来,王均瑶这一回没有畏手畏脚,果断出手建立温州均瑶乳业有限公司,创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牛奶品牌。

王均瑶注重牛奶原产地的挑选,也注重牛奶生产过程的卫生品质问题。

他亲自挑选牛奶的原产地,从源头开始进行质量把关,他还不惜重金引进国外先进的牛奶杀菌技术,确保牛奶的卫生安全。

之后,在他出色的营销手段下,他顺利地打开了中国的牛奶市场,而他的这家公司也很快做大起来。

虽然,伊利也是同一年成立,但因为两家都刚刚起步,所以王均瑶看重的乳业市场还是一片蓝海,拥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。

于是在1995年,见时机已经成熟,王均瑶便创办了温州均瑶集团有限公司。

集团成立后,王均瑶便不再只从事民航包机和乳品生产制造的业务了,宾馆、出租车等,他都大胆投资。

王均瑶的战略目光远不仅如此。

为了让集团得到更好的发展,王均瑶决定把公司总部搬去经济更好的上海。

虽然上海商业竞争激烈,但是他始终认为温州的市场前景有限。

所以还不如尽早搬去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,将来国内外的资源都不会少。

1999年,他在浦东征地两百亩,将集团总部迁往了上海这个全国的商业中心。

进入二十一世纪,王均瑶开始搞起了房地产。

2001年,王均瑶眼光毒辣,他看上了当时地段并不被很多人看好的徐家汇烂尾楼。

经过他的一番改造和经营,这个地区的烂尾楼竟然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。

王均瑶能把烂尾楼变成中国的第一家甲级民营大厦,可谓英雄造时势。

三、一个关注民生的企业家

王均瑶在诸多领域获得成功后,他没有忘记要回报国家和社会。

1.参加三峡光彩事业

在2000年,王均瑶响应国家的号召,投身三峡地区的行业建设。

他不仅支援了三峡水库的建设,还在当地创建了乳产品生产厂。

鼓励当地民众参与万户移民养牛计划,推动了当地的就业,改善了当地民生。

2.参加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

2003年,王均瑶再次响应国家号召,设立支援西部建设的人才均瑶基金,投入千万,吸引国家各地人才奔向祖国的西部地区。

因为王均瑶在商业上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他良好的品行和名声,王均瑶在社会上获得了很大的人气。

2003年,他被推举为上海市浙江商会的会长,以及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。

2004年,他又获得第十一届“上海十大杰出青年”的荣誉称号。

然而命运弄人,这么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竟然英年早逝了。

四、38岁去世留下百亿家产

王均瑶无论是在刚开始起家打拼的时候,还是在后来成为百亿富翁后,他的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一直没有变过。

他自以为自己身处壮年,正是三十而立的大好年纪,便总想着更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,总想着自己还能为公司和社会做些什么。

于是他不仅不给自己双休的机会,甚至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工作十几个小时,很多时候连饭都忘了吃。

就这样,在这种日夜操劳、殚精竭虑的紧张状态下,他的身体垮了。

2003年,他去医院检查得知,自己积劳成疾,竟然患上了肠癌晚期。

收到这个噩耗之后,王均瑶没有告诉任何人,他也只是在心里为自己感慨叹息,然后继续投身工作。

或许正是认定自己命不久矣了,所以王均瑶才会更加抓紧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吧。

2004年7月,王均瑶病情彻底恶化,在离开前,他躺在病床上交代了后事。

他将公司全都交给弟弟打理,留下的上佰亿元则让17岁的儿子来继承。

对于王均瑶的英年早逝,很多人都觉得可惜了。

有人说:“生命是无价的,只有活着才能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,王均瑶实在是太傻了,觉得有了生命才能继续把创造商业辉煌啊,在积累了那么多财富之后,为什么不让自己歇一歇?何必这么辛苦?毕竟人在天堂,钱在银行。”

也有人表示:“王均瑶38岁就撒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,虽然很可惜,但是他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,没有一生无所事事。”

是啊,他的人生价值不取决于他的生命长度,而取决于他的生命宽度!

关键词:

便民

点击加载更多

频道推荐

  • 服饰
  • 时尚
  • 物流
  • 灯饰
  • 养老